|
告诉你一个数字
自去年11月底至今
我市最大的体检中心
——市一院健康管理中心月均体检人数近7千人,
且越靠近年底人数就越多
定期体检非常必要
了解适合自己年龄的重点体检项目
更重要!
20-70+岁
不同年龄段的体检建议在这里↓↓↓
不久前,市一院健康管理中心根据众人的体检结果梳理出了“大众异常项”,可以说,成千上万人撞在了这几个“大众异常项”里,不信你拿出自己的体检报告,看看你撞了几项,至少能撞上一项吧。
市民身体有很多项“一致”异常
超重、脂肪肝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、甘油三酯升高、乳腺纤维腺病、血压偏高、结膜炎、血尿酸偏高、血糖偏高、白内障、慢性咽炎、鼻炎……这是市一院健康管理中心梳理出来的“大众异常项”,可以说成了大多数人体检报告的固定内容。
“超重、脂肪肝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、甘油三酯升高这些异常,彼此之间有内在联系,说明血管易出现血栓或堵塞,有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,是心脑血管意外的潜在人群,同时脂肪肝的出现说明肝脏负担在加重,而超重几乎和上述异常都有关系,更是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脂肪肝以及一些骨关节病的温床,这些异常项和市民的饮食结构、不健康的生活方式、生活不规律、偏好重口味食物、爱喝饮料、饮酒等有很大关系。”市一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李慧说。
此外,血尿酸偏高也祸起人们总也管不住的嘴,血糖偏高说明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不健康,笔记本、平板、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导致结膜炎患者增多,经常熬夜、喜好辛辣刺激饮食也让咽炎、鼻炎人群越发壮大,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了人们的现代生活。
有质量的体检一年一次绝对值得
很多人觉得很多疾病体检没能查出来,便认为体检没有必要,李慧指出,其原因还在自己。
在发病前的历次“总体正常”的体检报告上,医生指出的异常项又有多少人能够重视并积极干预呢?
很多人依旧不改变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,毫无顾忌,一旦出现心梗、脑梗、中风、冠心病,便埋怨体检的医生不负责,抱怨体检“没大用”。
事实上,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,医生早已在之前的体检报告里提醒过“异常项”,如果不积极干预,最终必然导致病发,因此否认体检的科学性和指导性,是不公平、不科学的。
体检究竟有没有用呢?2018年市一院健康管理中心发现重大阳性结果651例,其中恶性肿瘤92例,全年共处理危急值报告36例次。
这些患者来体检时大多无明显症状,有些人是做了个性化检查发现的。李慧指出,如今很多市民只满足于“基本套餐”体检,事实上这远远不够,人们需要的是有质量和针对性的检查。
只要项目适合自己,常规体检仍能发现一些慢性、进展性疾病,起到提前预防的作用,比如可以发现前列腺增生、甲状腺瘤、乳腺瘤等,这可以帮助医生结合临床症状,筛查出肿瘤甚至早癌。
市一院健康管理中心推出个性化体检指导
“如果家里有人曾患有遗传性疾病,以及本人患有或曾经患有肝病、高血压、心脏病等慢性疾病,需要动态观察的,最好3个月甚至1个月检查一次。而对于普通的健康人群来说,1年一次的常规体检很有必要,40岁以上的人群,各种心脑血管疾病、肿瘤风险提高,因此可适当增加体检频次,例如可有选择性的今年做呼吸系统专项筛查,明年做心脑血管系统,后年做内分泌系统,大后年做消化系统……久坐电脑前的上班族,由于运动量少,脑力消耗大,精神压力大,因此很容易形成代谢紊乱,可检查肝功能、肾功能、血脂、心电图、B超等项目。这就是个性化体检。”李慧说。
市一院健康管理中心设有个性化体检指导咨询,检前帮助患者挑选检查项目,检后通过调整患者生活方式、药物辅助、医学手段控制等方式提供健康指导,所有体检报告生成后将动态记录历次干预手段和效果并永久保存,为医生后续治疗提供参考。目前接受该中心干预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,中心年体检量逼近七万人次。
|
|